大皖新闻讯 7月28日12时33分,大皖新闻记者走入合肥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只见大屏幕上的合肥虚拟电厂系统显示着:合肥电网最大负荷1186.9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出力266.8万千瓦,占比22.5%。
看起来不起眼的合肥虚拟电厂,正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合肥虚拟电厂先后完成车网互动规模化实测、分布式光伏绿色电力中长期交易,参与长三角电力互济交易,为全国虚拟电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合肥方案”。
只需几十秒就能平稳调节负荷
7月28日,合肥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值班员吕晓娜、孔德骏等人通过合肥虚拟电厂实时监控全市新能源发电情况,对新接入虚拟电厂的多个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开展负荷调试工作。
“通过虚拟电厂下发指令几十秒钟内,分布于不同地点的换电站工作功率就会稍稍降低,这些电将会‘聚沙成塔’成为可观的电量,‘调剂’供更多客户使用。”吕晓娜说。
虚拟电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电厂,而是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它本身不发电,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统一调度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换电站,光伏电站、新型储能等资源,达到类似于调节电厂机组出力的作用,充分保障新能源平稳消纳、城市电网安全运行。
据悉,合肥虚拟电厂于2020年2月上线,目前接入资源总容量1205.3兆瓦。2023年,合肥虚拟电厂升级为全国首个“5G+量子加密”虚拟电厂系统,安全性和负荷调控速度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截至今年6月底,合肥地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624.34万千瓦,占地区电源总装机容量54%,新能源已成为合肥电网第一大电源。
“新能源具有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我们日常通过合肥虚拟电厂对新能源进行实时监测及电网调压、调频、调峰等。”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专责陈璐介绍。
合肥虚拟电厂助力长三角地区用电调节
在过去,为满足迎峰度夏期间短时高峰负荷需求,必须建设传统电厂及配套项目,存在着建设周期长、造价高等“短板”。面对日益增长的夏季用电负荷,合肥虚拟电厂已具备10万千瓦的最大调节能力,起到了削峰填谷、需求响应等重要作用。
今年7月10日11时,陈璐通过合肥虚拟电厂系统对全市40个换电站、82个充电桩群等发出调度指令。15秒内,充电桩群工作功率平均降低20%左右,换电站工作功率由210千瓦降低至100千瓦。本次负荷调节共让出2万度电,相当于3000余户普通居民家庭日用量总和。
合肥虚拟电厂发挥的作用不仅限于合肥地区,还跨步走出安徽,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4年7月22日至23日,华东电网用电负荷连创新高,合肥、芜湖等地虚拟电厂联合参与长三角电力互济交易。利用安徽省和上海市之间的用电高峰“时间差”,午峰时段安徽支援上海电力31兆瓦,晚峰时段上海支援安徽电力30兆瓦,实现了两地间午、晚峰的错峰互济,有力补缺了不同地区的电力需求。
新能源汽车成为电网的“充电宝”
5月30日10时,工作人员通过合肥虚拟电厂平台,对合肥市政务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合肥滨湖智慧能源站等5个大型车网互动示范站点发出调度指令,5个站点内的V2G车网互动充电桩立即响应,连接着充电桩的所有新能源汽车向电网侧放电。此次放电持续近4个小时,累计放电电量超5000千瓦时。参与活动的新能源汽车车主每放电1千瓦时可获得由合肥市政府提供的2元补贴。
这是合肥市首次完成车网互动规模化实测,验证了合肥虚拟电厂调度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参与车网互动的技术可行性,对保供电、消纳高比例新能源发电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3月,上海、江苏常州、安徽合肥和淮北、重庆等9个城市获批全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截至6月底,合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49万辆,全市建成各类充电桩28.21万台,车桩比约1.7∶1,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测算,合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容量约2300万千瓦时,最大充电负荷47.78万千瓦,新能源汽车参与车网互动潜力巨大。
“未来,随着市场化政策的持续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参与车网互动,使其成为电网的‘充电宝’,合肥虚拟电厂将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多场景的功能应用。”合肥电网相关负责人说道。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通讯员 李岩
编辑 王翠
股票炒股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