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7月5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搭乘“空军一号”前往新泽西的途中,向随行媒体透露他“可能会访问中国”。紧接着,彭博社也放出风声称,美国商务部正在征询各大企业高层意见,了解是否有兴趣随行赴华。这一连串信号不禁让人猜测:特朗普访华是否已进入具体筹备阶段?
事实上,早在更早的时候,日媒就爆出过类似消息,称特朗普有意携美商界领袖访问中国。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情报相互印证,表明华盛顿方面正在积极推动相关事务的安排,至少在意愿和姿态上已经“七分落定”。
如果没有意外,特朗普的访华行程极有可能在近期正式敲定。然而,恰在此时,俄总统普京也宣布将于8月底至9月初访问中国,并计划停留四天——这一远超以往惯例的访问时长,在俄乌战局胶着的背景下自然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更重要的是,普京此行还将出席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活动。
这一节点,恰好也可能成为特朗普团队考虑的“最佳窗口”之一。作为二战的主要战胜国之一,美国在这一纪念场合上出面并不违和。对特朗普而言,这既能体现其国际影响力,也契合他一贯强调“美国胜利与领导地位”的政治风格。
但这个时间点是否现实,仍存在不少变数。首先,8月底的纪念活动是中国主场的重要政治安排,议程密集、外交涵义深重。特朗普若选择在此期间访华,必然需要事先明确双方高级别对话的主题、内容及可能发布的成果。而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系列磋商并不容易。
相较之下,10月底至11月初则是一个相对更稳妥的时间窗口。届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东盟系列峰会等多边外交活动将密集展开。特朗普若以参加相关国际会议为由顺势访华,既可避免“单独访华”引发的政治敏感,又有利于同时顾及日韩等传统盟友的情绪。这种多边平台下的双边访问模式,更符合特朗普的“现实交易”风格。
当然,特朗普历来风格飘忽,决策反复,直到临行前一刻都不能排除突然变卦的可能。
至于访华的核心议题,毫无疑问仍然集中在中美经贸领域。美方关注的焦点仍是“芯片出口限制”与“中国稀土供应”,尤其是AI芯片和关键材料领域。特朗普阵营希望通过这次访问缓解高技术领域的对华出口限制,同时推动美国企业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争取实质性利益。
据彭博社消息,特朗普此行很可能带上美国重量级企业高层随行,形式上或许更像一次经贸代表团出访。他本人也希望借此展现“自己才是为美国企业赢得订单的人”,以此在选战中与拜登拉开差距。可以预见,若访问成行,特朗普大概率会在京签下多项合作意向或大额合同,以打造一个“有成果、有突破”的形象。
而中国方面的核心议题则更为清晰。除了经贸问题,台湾问题势必会被中方郑重提出。中方在历次高层会谈中始终强调,美方必须明确反对“台独”,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台湾地区提供武器装备或战略支持。在当前台海局势敏感的背景下,中方将继续要求美方在“一中原则”基础上做出明确承诺,并警惕美方将台湾问题工具化、武器化。
需要指出的是,中美之间的这场互动,并非谁求谁的“单边外交”。无论是在贸易、科技,还是区域安全问题上,双方都有各自的诉求与底线。对中国来说,此次可能的特朗普访华,在原则问题上绝不会妥协,尤其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与核心利益方面,中方早已树立了明确的政策边界。
从主导权的角度来看,特朗普能否访华,访问谈什么、怎么谈,主导权始终在中国手里。这不仅是外交礼节,更体现了中国目前在中美关系结构中的新定位。中国是否发出正式邀请,何时邀请,谈判内容能否最终敲定,都必须由中方拍板决定。在具体谈判中,涉及稀土、军民两用技术等关键资源,中国也不可能“全面放开”。
搭桥总比拆桥好。中美之间的关系复杂但无法回避,对话永远优于对抗。如果特朗普带着务实心态访华,寻求经贸突破和地区稳定,未尝不是一场“双赢”的布局。而相比于过去“特不靠谱”的任性外交,人们反倒更愿意看到那个能促成“川金会”、推动实质交易的“川建国”再次上场。
股票炒股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